能源转型如何赋能地方低碳发展?绿色中国2025淄川对话会汇聚政产学研等多方力量,展开深度对话,分享实践经验,探索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绿色转型模式。

还原能源商品属性和构建有效竞争市场体系正在为“十五五”能源转型发展和产业深度绿色低碳转型增添新动力。

从煤炭到玫瑰,从废弃矿山治理到产业转型、能源转型、可持续转型,大奎山提供了一个“老树发新芽”的生动案例。

联合国前副秘书长点赞新质生产力:中国是绿色产业引领者

谈及对全球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议,索尔海姆表示:“接下来需要构建真正的循环经济试验场。”对此,他认为在能源回收利用、绿色发展领域方面,中国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。

“无论贸易、住房,旅游还是其它行业,都与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息息相关。”他说,中国政府通过乡村振兴、绿色发展来引领产业转型,这一举措具有建设性,绿色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(BWA)主席米夏埃尔·舒曼表示,在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广新能源方面,中国是德国不可或缺的伙伴,双方合作有潜力成为欧中关系典范。
共筑全球新“气候”,中国从未缺席

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表示,一方面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费,另一方面转变能源结构,中国在一些重要的产业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设备、动力电池制造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,在全球碳减排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徐华清:全球气候危机加剧,联合国气候大会能否变承诺为行动?

中共十八大以来,中国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,加快推进低碳发展,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,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,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、贡献者和引领者。

2019

马德里

2018

卡托维兹

2017

波恩

2016

马拉喀什

2015

巴黎

2014

利马

2013

华沙

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边会在联合国马德里气候大会举行

来自不同国家的政界、业界和学界人士围绕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、传播干预低碳消费、融通气候与健康传播等议题各抒己见,展开了热烈讨论。

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边会在德国波恩举行

中国、美国和欧洲民众如何看待气候变化问题?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何种角色?电影又可以如何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?各国业界人士抒己见。

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边会在马拉喀什举行

如何让应对气候变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,并付诸广泛行动?在“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”主题边会上,与会者给出的答案是:“独舞”不如“集体舞”。

“气候传播与公众参与”主题边会在巴黎中国角举行

中国工程院院士、原副院长杜祥琬、广电总局电影局原局长刘建中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等出席并致辞。来自中外媒体、高校、研究机构、国际组织及有关政府代表共聚一堂,就如何发挥媒体力量,提高气候传播效果,推动国内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

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在秘鲁利马举行

中外官员、专家和媒体、NGO、企业代表出席了边会,并就气候谈判、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、低碳发展等议题阐述了观点。

本网站所刊载信息,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。 刊用本网站稿件,务经书面授权。
未经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